解離症

解離症個案

個案是個18歲高中三年級女學生,當被帶到警察局時,對於自己的身份完全沒有記憶;後來聯絡家人得知,個案在三天前突然離家出走,問題是個案自己卻不知道最近這三天她是怎麼過的。

根據家人描述,個案自幼個性內向,對自我期許很高,成績一向都很優秀,但是因為父母最近常吵架,甚至揚言要離婚,個案曾為此在家發過脾氣。由於高三幾次模擬考成績都不理想,個案心情變得很沮喪,雖然家人沒有給她壓力,但離家出走前一天恰巧是學校公布考試成績的日子。當天個案回家後神情茫然,躺在床上不發一語,媽媽半夜醒來查看,個案已經不見了。個案過去不曾發生過癲癇症狀,也沒有物質濫用的紀錄。

解離症的病因及臨床特徵

解離症的病因並不甚清楚,有許多是心理因素造成,主要與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衝突有關。解離症的個案通常會有其選擇性的記憶,表現出的的行為好像有潛意識的目的;例如突然無法記起個人的重要資料,而且無法以正常的遺忘來解釋,或者沒有辦法解釋離家後,在別的地方採用另一個新的身分生活,而完全無法回憶起個人的過去。

解離症患者的故事內容十分豐富且具神祕色彩,好像個案進入催眠狀態,一覺醒來,對發生的事情又一無所知。但上述的情況,並不是腦神經病變或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

解離症的治療

       事實上解離症的治療相當困難,治療的目的不只是讓症狀消除,還包括病患人格結構的徹底改變,才可以使症狀不再出現。所以如何建立個案對疾病的病識感,就是治療的終極目標。用催眠治療或者是使用暗示方法,雖然可以短暫讓症狀消除,就長期而言,以病識感為主的深度心理治療,才是最佳治療策略。

       但是深度心理治療遇到一些自戀性人格特質或有強烈內在衝突的病人,可能就無法進行,這時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就變得很重要。利用環境的因素,例如家人跟個案關係的改善,也可明顯改善個案的症狀。

       雖然藥物治療不是很重要,但在個案合併有焦慮或憂鬱的時候,也可適當的使用抗焦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