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憂鬱
迎向快樂人生
最近社會頻傳自殺案件,在門診及許多演講場合中,經常以下面話題來討論,希望對那些憂鬱或不快樂的人,能有所幫助。
一、憂鬱與快樂只是一線之隔:
在精神科服務十多年,對於人類情緒的一夕數變,感觸良深;而痛苦與高興,煩惱與快樂,如同一體兩面、如影隨形。俗話說:「樂極生悲」,「苦盡甘來」、「喜極而泣」,都是類似的描述。正常人的情緒是如此,更遑論受情緒困擾的病人。
臨床上「躁鬱症」的病患,情緒起伏變化很大,當處於憂鬱期時,病人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疲倦沒力氣,說話音量小,對週遭的事毫無興趣,身體到處是病痛卻查無原因;人生灰黯,甚至想自殺。可是當情緒轉變成躁期時,病人精力充沛,說話源源不絕,難以打斷;情緒高亢,意氣風發,到處管閒事,自我膨脹、誇大,形同另外一個人。
如同情緒起伏難以掌握,痛苦與快樂也很難區隔。電視上有一種節目,專拍現代人挑戰極限的紀錄;人類喜歡從事挑戰性活動,如攀登險山峻嶺、高空彈跳、高樓跳傘,似乎越刺激、越帶來痛苦的活動,得到的滿足越大。影像對感官的刺激,已到不嚇死人不罷休的程度,例如集聲光之極致的恐怖電影,觀賞者的痛苦與快樂已難以區分。
快樂真的和物質或文明的進步有關嗎?台灣近三十年來,物質生活大幅改進,很難想像50年代以前,沒有自來水,電視、電話也不普遍的生活,但仔細回味我們的童年,兒時的歡樂似乎也沒有比現代的孩子少。有時去國外旅遊,看到許多人民簡樸的生活,樂天知命,反倒令終日忙碌的我們羨慕。可見痛苦與高興,煩惱與快樂,已不全然由外在因素所左右。
有一個朋友用十五年的時間在台灣拼命的賺錢,幾年前終於舉家移民加拿大。第一年聖誕卡寫著:「聖誕之夜,雪花片片,大地一片安詳。」;春天到時邀請卡寫道:「這裡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好比人間天堂。」;又過一年,賀卡寫著:「這裡冰天雪地,大地一片孤寂。每逢佳節倍思親!」;春天來信寫道:「春日無事,腦漲腸肥;鎮日只好整理花圃,施肥鋤草。」
原來相同的景物,不一樣的心境,感覺完全不同。
原來痛苦或快樂,完全是內在主觀的感覺。
原來快樂就是擁有現在,把握現在;懂得知足,快樂就在眼前。
二、人生無常、活在當下:
許多人經常為未來的不確定而擔心、不安,痛苦因而產生。憂鬱症患者更是如此,因而猶豫不決,憂柔寡斷。
其實人生本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很多時候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我的同行中,有人一輩子拼命看病賺錢,直到身體突然不行了,想重新規劃生活卻已太遲了,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生命看似無常,無法掌握,但也不是完全無法規劃,每個人都可以安排現在的自己,好好的生活。
如何好好的生活?就是把握現在,不沉迷於過去,也不過分寄託想像的未來。
憂鬱症的患者,經常過度沉迷於以前的事物,反而漠視了現實的世界,甚至脫離現實。有個病患,每次病發,就會退化成小孩子般,不穿衣服,神情極度恐懼害怕,躲到角落不理人,反覆敘述過去被人欺負或傷害的一幕。也些個案,在親人死亡後,一直處於哀悼自責中,長時間無法從悲痛中自拔,因而造成嚴重的憂鬱症。有一些社會名流,從事業巔峰退下後,久久無法釋懷,無法接受或轉換自己的角色,總會一再提及他們過去的風光歲月,交往過多少社會名流,藉以彌補目前的失意。
人生舞台,起起落落,每個人應不斷的學習,隨時扮演好不同角色。
活在當下,就是隨時隨地放下不必要的擔子。小孩子很少會失眠,他們也很少有心機,與人打架三分鐘後,又可玩在一起。古人說「吃飯皇帝大」,何嘗不是教我們如何隨時隨地放下?
我常鼓勵憂鬱症的患者,不只要活在當下,更要採取行動,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而是控制情緒。在一項921地震災民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採取積極行動,當義工、整理家園者,比那些鎮日無所事事者,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
三、肯定自我,肯定生命價值:
憂鬱症患者不只對未來不抱希望,對現在的自己也非常不滿意,工作中缺乏自信,經常反覆無法做決定,總認為自己對家庭、公司、社會都毫無價值的。
雖然自殺已經是急診室司空見慣的事,但最不為人理解的仍是青年學子的自殺。每次遇見年輕生命的突然殞落,總會留給社會大眾一片錯愕,不僅師長朋友的惋惜哀痛,對其親人更是一輩子的傷痛,甚至在往後餘生的光陰中,皆無法面對這個事實。
在丹麥瑞士等北歐國家,其社會福利措施完善,物質生活豐富,常被比喻成人間樂土,但青少年自殺率卻一直居高部下。而在印度首府加德滿都,許多三餐不繼、需依賴撿垃圾維生的許多青少年兒童,卻不知自殺是何物。
人為何而活著?生命有何意義?醫護人員經常需面對生死,一次次的面對生命的誕生、消失或在其間掙扎,於是如何肯定生命本身的價值,成為一種永無止境的學習歷程。記得學生時代,面對出生即死亡的多種畸形胎,病理課教授總要我們心懷敬意,尊重生命本身的價值,他說即使像這麼短促的生命也有其價值存在,如果不是這些小生命的奉獻,人類如何了解胚胎的演化,如何了解生命的許多奧秘?
生命的價值,絕不是物質可以衡量的,就像兒童床邊的小寵物,無論是凱蒂貓,或一隻神奇寶貝小玩偶,只要覺得喜歡,它就是一個誰都不能取代的無價之寶。人生也是如此,學習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無論是完成一件多小的事,不忘隨時給自己加分,讓自己覺得很有價值,更要常常獎賞自己,提醒自己本身就是無價之寶。
四、永遠樂觀,有夢最美:
憂鬱症病人,經常想法較消極、悲觀,容易從負面去思考問題,情況比較嚴重者,甚至會到達妄想的地步。有位婦女,每當憂鬱症狀出現時,就會一直責怪自己因沒有勸先生少喝酒,使得先生肝硬化去世,而悲傷無法自己。
相同的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去評估,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有一位著名的美國黑人記者,曾聽人說澳洲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於是在第一次訪問澳洲時,就心存戒心,神情嚴肅的觀察,果真發現無論是海關人員、計程車司機、旅館服務生,都非常高傲,甚至無理,於是回國後,寫了一篇專欄加以痛批一番。隔年,這位記者恰巧又有機會訪澳,他決定面帶笑容,再度測試這個國家,沒想到一路驚訝發現,無論海關人員、計程車司機、旅館服務生,都面帶微笑,彬彬有禮。
我常用這一則故事,提醒自己每日保持樂觀的心情。也期盼各位每天都有好心情,面帶微笑,讓自己和家人,過著快樂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