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強迫症的個案

案例一:

阿雄是一位品學兼優自我要求甚高的高三學生,自小律已甚嚴,成績也都名列前矛。但是近一個月來,經常為了腦中不斷出現的念頭而痛苦不已,注意力變得無法集中,甚至影響到上課學習而不敢上學。原來他每次上學經過學校旁邊某補習班時,腦中總會不斷地出現補習班大門的廣告畫面;阿雄甚至懷疑補習班把他的照片貼在玻璃門上,於是會一直去檢查。阿雄可以站在補習班前半小時,為了就是要重複的檢查再檢查,明知自己這樣的的怪念頭是不合理的,但是一但閃開不去檢查,整天上課都非常焦慮不安,對於這些莫名其妙的念頭反覆地浮現在腦中,阿雄深感痛苦不堪。

案例二:

小茜的父母發現今年剛念國二的她,這半年來經常在浴室裡不斷地洗手,很久仍不出來,手都洗皺了還覺得洗得不乾淨。小茜明知道自己這樣的的怪念頭是不合理,但是一旦不去洗手,心理卻又非常焦慮不安。在學校有時營養午餐也不敢吃,原來她會擔心同學打菜時,口水噴入飯菜中,心理覺得飯菜很髒,只敢去福利社買盒裝的牛奶喝。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連門把都不敢摸,甚至嚴重到不想上學,生活非常痛苦。

強迫症症狀

強迫症在精神疾病分類上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可分為想法及行為兩方面之症狀。在想法方面,個案會持續不斷的出現違反自我本意的意念,這些都不是自願產生的,而是由外面侵入意識中的一些無意義或令人不愉快的思想,例如反覆的懷疑、怕被污染或漫無目的地思考等,雖然明知道與現實不合或想法不合理,但卻無法不想。

個案在行為方面,會不斷重覆出現似乎有目的的行為,但這些行為卻又不合於現實且多餘,最常見的強迫行為是洗手及重覆檢查,或出現其他怪異行為。個案明知很不合理,但是不去做又會焦慮不安,因而無法自我控制不去做,終究造成個人生活極大的困擾,學業或工作也會嚴重受影響。                   

強迫症的病因及流行病學

強迫症的病因到目前尚無法證實,可能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大腦額葉及基底核功能障礙、大腦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調等。強迫症的盛行率以青少年期或成年初期發病,通常發病前有環境誘發因素,例如考試壓力或挫折、懷孕、親人死亡、及其他生活壓力事件。

強迫症的終生盛行率,初步估計其約為2-3%,男女比率相當,一般以較高社經階層為多。有的病患性格特徵屬於完美主義、過度敏感、缺乏自信等。當無法適應環境的突然改變或有罪惡感出現時,容易誘發此疾病的發生。

強迫症的治療及預後

強迫症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多以藥物為主,配合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或放鬆治療。目前藥物以高劑量之抗憂鬱症藥物,如三環抗鬱劑以及新型SSRI類的藥物。一般藥物治療通常要在治療四到八週才會出現效果,最好的效果則需要二到三個月,因此對於接受藥物治療必需要相當有耐心。心理治療方面則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如採取減敏感法或實況暴露法等。

一般而言.強迫症屬於慢性精神疾病,經過積極治療之後,有60-80%的病患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有明顯改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合併重度憂鬱症,變成慢性化或持續影響身心。至於越早接受治療、原來症狀程度較輕微者、個案社會適應能力強及人際關係較良好者,治療效果都比較好。